中國白酒可以分為“情緒飲酒”與“社交性飲酒”兩種。
對于年輕人來說,他們偏向于喝果酒、洋酒、紅酒,這些酒的特征就是利口化明顯,并且往往代表著某種亞文化生活方式,很多年輕人說他們喝的不是酒,是寂寞,是青春,是情懷,其實背后年輕人喝的是一種情緒,即“情緒飲酒”,這并不是中國酒類消費的主流,未來也不會是。
因為在中國喝酒,本質(zhì)上是一種社交,酒是社交貨幣!
酒桌最在意的是什么?酒桌最在意的是座次、敬酒、陪酒、話術(shù)等飲酒的規(guī)矩,其實這背后都有一個關(guān)鍵詞,那就是“秩序”!
而秩序是權(quán)力的外延,高度白酒,特別是名酒使用最多的客戶往往是國企、央企、事業(yè)單位,以及銀行、地產(chǎn)等傳統(tǒng)企業(yè),這類公司的典型特征就是“等級明顯,極大權(quán)力,需要尊重,強調(diào)秩序?!?/p>
對于年輕一代的消費者,他們暫時還沒有進入職場核心,換言之,那些還沒有經(jīng)歷過社會毒打的年輕人,他們對于等級和秩序的概念是模糊的,甚至是叛逆的,這是他們抵觸白酒的根本原因,也是他們最終會選擇白酒的原因!
為什么茅臺、五糧液、洋河、老窖、郎酒等老名酒越賣越貴,越貴越賣,根本的原因還是他們是中國熟人權(quán)力社會中秩序的代表,他們象征著社交誠意、階級忠心,以及組織服從,這個時候,酒的外顯價值越大(喝的貴),酒的飲用量越高(喝的多)成為衡量個人組織地位的標(biāo)尺,誰想撬動這個社交圈,誰就要付出足夠多的社交成本,所以酒桌文化要喝貴酒,喝醉酒成為一種約定俗成,自然酒桌很難實現(xiàn)“理性飲酒”。